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

| 小龍

語文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重視這些地方就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關鍵。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分語文優(yōu)秀閱讀策略案例范文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篇1】

引言

我們有理由認為,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半個多世紀以前,史蒂文斯發(fā)現(xiàn)高中教師平均每天在課堂上幾乎要問400個問題。弗洛伊德從一個抽樣調查中得出小學教師一天平均在課堂里提348個問題。貝拉克發(fā)現(xiàn),在中學的水平線上,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后是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我們的經(jīng)驗告訴自己,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可能是使用最為頻繁也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故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之優(yōu)劣,對其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谝陨系膯栴}和考慮因素本人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一次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nèi)容

調查問卷12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本校五六年級3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五六年級共31名學生。

(四)調查步驟

3月15日問卷調查

3月20日統(tǒng)計、分析調查結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認為課堂提問這種教學形式會幫助你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嗎?

選A占66%;選B占3%;選C占13%,由此可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提問能有效幫助自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仍有極少學生認為幫助不大。看來,從思想上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應答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語文閱讀課上,你是否主動舉手發(fā)言?

選A占44%;選B占28%;選C占3%,選D占25%,數(shù)據(jù)顯示,上課愿意回答閱讀課堂提問僅占44%,其余學生則顯示過于被動。可見,教師在教學閱讀課,必須提升學生興趣。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于自己的事業(yè)而樂此不疲。

3、上課選D或E的同學,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舉手發(fā)言的原因是?

選A占12.5%;選B占25%;選C占9%,選D占6%,此題設置是針對上題不愿意上課舉手發(fā)言同學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5%學生困擾他們回答問題的是口頭表達有困難,剩余學生或是問題太難,不會回答;或是懶得動腦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歡出風頭??梢娊處熢陂喿x教學中,不僅應兼顧問題設計巧妙,還應時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4、課堂上,你是怎樣對待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的?

選A占38%;選B占25%;選C占3%,選D占25%,總是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學生僅占38%,經(jīng)常積極思考問題和很少思考的學生各占25%。這組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所設問題應突破舊有觀念、陳舊理論的限制,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5、上題選D或E的同學,你為何“很少思考”或“從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選A占12.5%;選B占41%;選C占6%,選D占9%。41%的學生認為對于老師課堂提問不知道如何思考,看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思考方法,特別是對于難度過大的問題應該給于適當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種形式的問題?

選A占31%;選B占19%;選C占16%,選D占3%。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記憶為主的問題,少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理解或應用為主的問題??梢妼W生的課堂動腦思考習慣養(yǎng)成欠缺。

7、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通常?

選A占22%;選B占50%;選C占28%。調查顯示,過半同學能夠在默讀的過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標記。少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帶著疑問瀏覽課文,也準備向老師提出自己疑問的地方,而對于只默讀不思考的學生也占不少人數(shù)??梢姡囵B(yǎng)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至關重要。

8、當老師要求你回答詞句的意思時,你會?

選A占22%;選B占3%;選C占41%。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重新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但要求同學互助或是主動查閱的寫生卻很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和團結協(xié)作的習慣。

9、在課堂上,你覺得語文老師提問后給你的思考時間?

選A占50%;選B占38%;選C占13%。一半學生認為教師給于學生思考問題時間比較適合,不過不少,極少部分認為不夠充足。這部分所占比例較大,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根據(jù)學情備課。

10、當你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語文老師通常會?

選A占44%;選B占6%;選C占28%,選D占9%,選E占12.5%。這組數(shù)據(jù)顯示教師對于未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延長等待時間,重新解釋,盡量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的這種處理方式是開明可取的。

11、當你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會?

選A占38%;選B占16%;選C占12.5%,選D占34%。對于學生所回答問題,教師必須能夠嚴厲批評錯誤并加以糾正,但也存在僅是簡單的“好”“很好”。學校教學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系統(tǒng)。

12、通過教師的提問,你能夠?

選A占59%;選B占19%;選C占9%,選D占12.5%。絕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提問深層次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必須提高教師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升華課本主題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學問題。

三、調查對策(或結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1、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的進行學習。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授閱讀知識而是要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閱讀課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被激發(fā)出來。

2、教師應掌握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依據(jù)

課程目標是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材料,它影響著教師問題設計的方向以及所設計問題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對學生在字詞句理解、標點符號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設計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故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應以語文素養(yǎng)為導向并反映廣泛的教學內(nèi)容,也應關注語文知識、閱讀技能。同時由于課標對三個學段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差異,學段的閱讀重點也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的要求。

3、教師應提高問題設計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為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的角色定位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論在備課、授課甚至是課后都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輔助作用而不是將課堂完全交與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及其對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不加以限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對年段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書對學習內(nèi)容的范圍規(guī)定的問題。備課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問題設計又是備課的重要內(nèi)容。為此,教師們特別是新手教師應該提升問題設計積極性,明確在備課的過程中精心準備問題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而不僅是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教科書編者等人的專利。

4、提升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將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的能力

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能力即教師對課程標準、教科書的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解讀、分析結果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能力;將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的能力指根據(jù)所選定的教學內(nèi)容,將教學內(nèi)容轉化為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學內(nèi)容確定目標,根據(jù)目標決定給定,根據(jù)目標與給定的差距明確障礙,以及通過選詞、構句將問題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能力。確定教學內(nèi)容,將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的能力是教師問題設計能力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為此,提高教師問題設計能力的關鍵應該是提高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并將其轉化為問題的能力。

5、完善教師的日常問題設計實踐

一是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流程。首先,根據(jù)課程標準和考試綱要等資料列出本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并繪制知識框架圖;其次,將知識框架圖中的知識點分配到本學段的教材中,根據(jù)教材中的選文內(nèi)容、單元安排、助讀系統(tǒng)確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選文的教學內(nèi)容的大致范圍,并繪制教學內(nèi)容分配表;最后,根據(jù)學情從教學內(nèi)容分配表中確定學習內(nèi)容。二是將教學內(nèi)容轉化為核心問題并預設輔助問題的過程。三是將問題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邊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一邊進行教學內(nèi)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學內(nèi)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過行動研究充實自己任教間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問題設計水平。

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篇2】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見過螞蟻嗎?

2、今天,老師就要給小朋友講一個和螞蟻有關的故事。(貼螞蟻圖)

3、板書課題:16、螞蟻和蟈蟈

4、指名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第二個"蟈"為輕聲。

5、讀了課題,我們知道了,原來,這個故事里不止有可愛的小螞蟻,還有蟈蟈。(貼蟈蟈圖)

螞蟻和蟈蟈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自身借助拼音把課文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同學自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字音讀準;詞要連讀;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

(1)指讀生字詞和難讀詞句:

糧食納涼裝滿洞里神氣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讀難讀句子:

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了。

(3)分自然段朗讀。

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三、細讀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

(1)這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你怎么知道這是夏天?

板書:夏天

(2)太陽怎么樣?(太陽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氣這么熱,太陽火辣辣的,小螞蟻在干什么?(勞動)

這么熱的天,小螞蟻在忙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2、男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3、提問:

(1)這些小螞蟻在忙什么呀?(搬糧食)

板書:搬糧食

(2)你讀了這一自然段之后,你覺得小螞蟻怎么樣?(愛勞動,不怕吃苦)

(3)你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來的?(背、拉、滿頭大汗)理解:滿頭大汗

4、指導朗讀:

(1)夏天,太陽火辣辣的,天氣真熱。這群勤勞的小螞蟻還這么愛勞動,在搬糧食,個個干得滿頭大汗。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這些小螞蟻嗎?那么,小朋友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喜愛的語氣)

(2)下面,先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注意老師在讀的時候突出了哪些詞,來表達對小螞蟻的喜愛。

(3)同學練讀。

(4)齊讀。

火辣辣的太陽下,小螞蟻在搬糧食,我們再來看看這時候蟈蟈們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

(1)幾只蟈蟈看到螞蟻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面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

(2)蟈蟈為什么笑螞蟻是傻瓜?(因為,它們覺得,螞蟻大熱天里還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蟈蟈笑螞蟻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蟈蟈是怎么享受的,我們來看看圖。

3、看圖

(1)描述圖。("他們躲到大樹下納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板書:樹下納涼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導朗讀:

(1)小螞蟻在努力干活,可是,蟈蟈卻訕笑他們,自身還躲到大樹下納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讀的時候就要讀出蟈蟈這種自以為是的語氣。老師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滿頭大汗"這幾個詞。

(2)同學練讀。

(3)指名讀。

轉眼,夏天過去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小螞蟻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書: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圖:

(2)螞蟻在做什么?(吃東西,烤火)

(3)蟈蟈又怎么樣了呢?(冷得發(fā)抖,很餓,還有的哭了)

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提問:

(1)誰來告訴老師,這時候,螞蟻怎么樣?(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

板書:洞中過冬

(2)那么,小螞蟻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呢?(因為,螞蟻夏天準備了糧食)

(3)那蟈蟈呢?(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板書:又冷又餓

(4)蟈蟈為什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夏天它們沒有準備糧食)

(5)假如你是蟈蟈,你這時候會怎么想?

蟈蟈很后悔夏天沒有準備糧食,那我們讀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

4、指導朗讀:

(1)小朋友自身來試一試。

(2)齊讀。(指導突出詞句)

(四)總結:

螞蟻和蟈蟈的故事說完了,小朋友你們喜歡誰?為什么呢?

四、教同學字:(冷、歌、汗)

1、指讀生字。

2、組詞。

3、你怎么記這個字形?

4、書空。

5、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寫。

7、描紅。

8、《習字冊》。

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篇3】

內(nèi)容:

復習分段

教學目的要求:

復習常用的復習方法,能運用方法進行分段

教學過程

一、回憶分段方法

1、導入:要學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分段

2、小組討論

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了哪幾種分段的方法?哪幾篇文章特別典型?它們是這樣分段的?每個小組討論兩種,小學語文總復習閱讀復習教案。

板書:方法例文

3、交流

討論好的請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交流一下,看看哪個小組學得最好。

(根據(jù)學生交流板書)

如:借助過渡段來劃分《偉大的友誼》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落花生》

按總分總結構分《萬里長城》

按地點轉換分《秦始皇兵馬俑》

小節(jié)歸并法《我盼春天的薺菜》

2、請你選擇一種方法,想想一般什么樣的文章用這種方法分段。

小結:不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jù)它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分段。

二、練習應用

(一)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文章,我們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來分成幾部分。請你先通讀《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經(jīng)過。

3、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給《第一次洗球鞋》劃分段落。校對。

說明:有的文章事情經(jīng)過部分有明顯的幾個步驟,還可以分成幾段。

(二)按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分

1、讀《海南島》,你認為這篇文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劃分段落。

2、交流小結:總分總結構的文章,并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時是先分后總,有時是先總后分。

(三)小節(jié)歸并法

這兩篇文章有明顯的特點,我們能一下子劃分段落。有的文章我們一下子找不出明顯的特點,該怎么來分段呢?

1、分節(jié)讀《買冷飲》,概括出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2、哪幾個自然段說的是同一個意思?

小結:這樣的文章我們可以用小節(jié)歸并法

(四)綜合練習

1、閱讀《星期天的苦惱》、《楊柳》,想一想這兩篇文章用什么方法來劃分段落,并完成。

2、交流

3、強調:像《楊柳》這樣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據(jù)都是可以的。

三、總結作業(yè)

分段的方法有許多,我們在課堂上練習的只是其中的幾種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練習中能靈活地運用這幾種方法。課后完成習題。

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篇4】

一、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教學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教學重點:

教學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fā)言稿,記熟。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推薦文章引入教學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因為我們在學習的第五組刻紋飾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關]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nèi)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貼:課內(nèi)得法]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里分別藏著什么樣的讀書方法。

5、生匯報討論所得。[隨機板貼]

6、小結。[板貼:課外活用]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nèi)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nèi)得法課外活用

字詞標注讀書感受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lián)系實際去理解遇疑惑善提問學后運用樂趣多

高分語文閱讀策略案例【篇5】

讀題質疑,激發(fā)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向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文章是寫“海”的。

生2:我知道了這個海是在“煙臺”的。

生3:我知道了這個海一定與別的海不一樣,有與眾不同之處。

師:煙臺的海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呢?你想知道嗎?那么就趕快去讀一讀課文吧。

評點:

書聲瑯瑯是一堂好課的一個標志。語文課必須讀,必須經(jīng)歷一個讀通——讀懂——讀好的體驗過程。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把文本所表達的感情、意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是語文的要務?!稛熍_的?!愤@篇文章,運用華麗優(yōu)美的詞藻,富有詩情畫意地為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或壯觀或秀麗的意境,又仿佛為讀者作出了一幅幅立體感很強的油畫,它們?nèi)绗F(xiàn)目前,伸手可觸。因此,在上這課的時候,教者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促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自主閱讀,引導自主感悟

在學生初讀了課文后,讓他們談談讀了課文后的感受,特別是對煙臺的海有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大都會說:“煙臺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庇谑窃诖嘶A上,讓學生第二次讀課文,并且想一想:從哪些字里行間可以看出煙臺的海在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特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指導朗讀,深入領悟理解

本篇文章,作者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準確地描繪出煙臺的海在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特征。所以學生一讀課文,就會被文中生動的描寫所吸引。當教者問他們,喜歡哪些語句時,很多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喜歡“小山似的涌浪……掀到馬路中央?!边@幾句,因為它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冬天的海的氣勢磅礴。

生2:對,我也喜歡這句,因為它寫出了涌浪的壯觀。真是“波濤洶涌”啊!

師:你們說的很好,那么你們覺得哪些詞用得特別好呢?很好地體現(xiàn)了浪的大呢?

生:“千萬頭暴怒的獅子”“撲向”“濺起”“雷鳴般的轟響”。

生:還有“氣勢洶洶”“發(fā)出”“掀到”。

師:同學們見到過獅子嗎?你們覺得它怎么樣?

生:很兇,很可怕。

師:那么暴怒的獅子又是怎么樣的,你們見過嗎?你們能想象得出嗎?

生:更令人害怕了。

生:腿都發(fā)軟了。

師:那么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呢?

學生都裝出一副發(fā)抖的樣子,睜大了“驚恐的”眼睛。

師:你們覺得這里應該怎么讀?

生:讀聲音響一些。

生:語速快一點,表示浪來的時候速度很快。

接下來,學生自己在下面大聲地練讀和齊讀。從學生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冬日煙臺的海的壯美,學生也一定已經(jīng)感受到了。

教者把大多數(shù)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通過自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方式,對課文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使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于無形中逐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1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