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jīng)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老帶工作計劃模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根據(jù)校情,新老師居多的特點,本學年學校制定了以老帶薪制度,來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素質,我作為相對較老的老師也對應帶領了一位新老師為此,制定‘老帶新’的教師培養(yǎng)工作計劃如下:
一、堅持實行集體備課制度
通過實行集體備課,能夠使新教師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了解教學難點,學到老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集體備課要求必須由年輕教師進行表述,然后老教師加以指導,直到形成完整的備課教案。每周二下午進行。
二、不定期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
經(jīng)常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年輕教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講課,特別是教學名師的講課,將學到老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風格。老教師在聽課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傳幫帶,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三、開展教學法研究
要求新教師每學期要進行教學工作總結,特別是總結教學法的心得體會,在教研室內進行交流和研究。每年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寫出1—2篇文章。
四、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
針對青年教師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五、建立教師教學水平紀錄
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記載并長期保留。老教師結合紀錄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使得新教師能直觀看到成長過程
我是在開學后不久接到要承擔指導老師工作的通知的,倉促之下上任,指導工作難免全盡人意。但始終能盡職盡責的完成學校交予的各項指導工作。在上學期的指導過程中,我對王永龍、李建平進行個別聽課、一對一的指導和座談,深入地了解他們在授課、聽課的情況,現(xiàn)對各項工作進行一個總結。
一、教學工作情況:
上好每一堂課,是新教師從事新的教學工作的核心。在長達四個月的課堂教學中,王永龍和李建平在我的精心指導下,都較好地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教學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要求,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安排他們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大家共同學習大綱,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精心試講。通過試講反復熟悉教材和教案,掌握教學的步驟和方法,錘煉教學語言,鍛煉講課的膽量。
(二)課堂教學工作
課堂教學中,新教師都能較好地把自己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善于根據(jù)學科的性質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組織教學,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教態(tài)和語言符合新的教學課的.要求,課堂教學結構較為完整合理,過渡自然,重視對學生進行教學常規(guī)的訓練。大多數(shù)時候新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恰當、精講、精練,課堂氣氛活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通過他們的努力自身在以上各個方面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但在實教、實做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教學思想有些僵化,難以很好的適應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教學方式方法不夠靈活,難以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教學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在用語的連貫性和專業(yè)性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應變能力較差,缺乏教育機智。
組織復習課、練習課的能力還應加強。
三、建議:
(一)要加強教材研究
目前,體育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實施,許多新教師對新課標不了解,新教師也正處于適應過程中,迫切需要我們引導他們加強新教材的研究。
(二)加強教學模式的研究
他們都是研究生畢業(yè),雖掌握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理論基本知識,但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的能力較差,應在平時多聽課、多閱讀有關的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 上半年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教學的意義是深遠的。通過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能力培養(yǎng)的準備我也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指導項目:
如何開展中班表演游戲?
二、指導對象:
___
三、起止時間:
20__年__月——20__年__月
四、具體計劃安排:
1、和___老師一起商討,確定指導項目。
2、學習《綱要》、《指南》以及其他有關指導性刊物,分析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
3、制定指導計劃:
確定表演游戲主題:《三只小豬》、《小兔乖乖》、《三中蝴蝶》、《蘿卜回來了》等,制定表演游戲學年計劃。
收集表演材料,制做表演道具。
通過多種形式對游戲活動進行指導,共同反思在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恰當行為和不當行為以及幼兒的表現(xiàn)。針對問題 尋找解決方案,調整組織指導方式,提高幼兒玩表演游戲的水平。
4、整理有關資料,進行老帶新總結。
我校本年度新進教師多,且大部分為非師范院校畢業(yè)生。而他們在教學一線充當著主力軍作用,但由于缺乏教學實踐經(jīng)驗,教學效果受到一定影響。為使新教師能盡快成長,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開展“老帶新”結對幫扶活動,為此,作新教師培養(yǎng)工作計劃如下:
一、堅持實行集體培訓制度
通過實行集體培訓,讓資深教師以上大課的方式,定期集中新教師來進行培訓。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
二、不定期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
經(jīng)常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年輕教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講課,特別是教學名師的講課,將學到老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風格。老教師在聽課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傳幫帶,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三、開展教學法研究
要求新教師每學期要進行教學工作總結,特別是總結教學法的心得體會,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和研究。每年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寫出1-2篇文章。
四、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
針對青年教師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五、建立教師教學水平紀錄
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記載并長期保留。老教師結合紀錄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使得新教師能直觀看到成長過程。
篇四: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師快速成長的培養(yǎng)機制,根據(jù)相關要求,特制定活動計劃。
二、幫教幫學活動目標:
通過幫教活動,使新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合理的知識結構,勝任本職工作及業(yè)務要求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三、“傳幫帶”活動時間周期安排:
以兩個學期為期限
四、活動要求:
被指導教師聽聽指導教師的課每學期不少于五節(jié),指導教師每學期指導時間不少于20小時。
五、業(yè)務方面具體要求:
新老師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了解新課改對教育教學常規(guī),基本能力。能夠按照新的理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主要體現(xiàn):
1、 制定教育及學科教學計劃
2、鉆研教材,備課
(1) 課改結構,課型不同,課堂的結構也不同;
(2) 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3) 板書設計及教學媒體運用;
(4) 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
(5) 作業(yè)量,作業(yè)批改,輔導等環(huán)節(jié)。
3、課堂教學
(1)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及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氛圍;
(2) 資料,教學用具準備,師生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
(3) 現(xiàn)代家與技術的使用;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 運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
4、初步了解說課,評課
5、教學教育自我總結,反思和評價。
六、傳幫帶活動形式:
1、定期研究,聽課與不定期研究,聽課相結合。
2、活動范圍靈活多樣。
3、教與學、幫與做相結合。
4、知道,聽課,檢查相結合。
活動地點:小語(一)辦公室
活動內容:學習新課標理念
活動形式:讀、講、議相結合
活動過程:
1、 指導教師講讀新課標性質
2、 學習(1—2)(5—6)年段的具體要求
3、 對新教師上課前要求
(1)每兩周向指導教師上一堂實踐課,課前需向指導教師闡述本課的教學構思,聽取意見,建議,聽做好記載。
(2)指導教師要加強示范和指導歡迎新教師到堂聽課。聽課之后互相交換意見,并做出各種記載。
活動地點:小語(二)辦公室
活動內容:安排具體任務
活動形式:討論初步計劃
活動過程:
a) 指導教師宣讀初步傳幫計劃;
b) 被指導教師商討;
c) 定稿
20__-20__學年度第二學期已悄然來臨,回顧上一學期,學期初制定的老帶新已基本實現(xiàn),通過開展“以老帶新”工作,使劉志偉老師較快進入教師角色,并適應了我校的工作環(huán)境、生活節(jié)奏,避免了工作中走彎路、效率低下現(xiàn)象。在這一學期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的帶領著劉志偉老師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其業(yè)務水平,使她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為了繼續(xù)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我高一英語教研組在新學期伊始制定了新的以老帶新教師培養(yǎng)計劃。其具體計劃如下:
一、老帶新分組安排
本人陳艷紅與劉志偉一組;于術文老師與葉家成一組;呂立穩(wěn)老師與朱麗麗一組。
二、堅持實行集體備課集體教研制度
通過實行集體備課,能夠使新教師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了解教學難點,學到老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集體備課要求用外語進行,老教師梳理講課思路,再由年輕教師進行表述,然后老教師加以指導,直到形成完整的備課教案。每周一下午進行集體教研,能夠使新教師準確的掌握課程進度,緊跟著老教師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成長。
三、規(guī)范教案的書寫。
教案是一線教師整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術前準備”,在重視常規(guī)備課的同時,要引領和鼓勵新教師凸現(xiàn)個性,構建個性化有特色的教學方案,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作為師父,我將堅持每周審閱一次劉志偉老師的教案,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難點的形成,教學流程的設計。審閱后再讓其上課,課后讓其書寫教學反思,談談每一堂課后的教學感想。
四、開展教學法研究
認真鉆研業(yè)務,研究教法。如果說教案是課堂實踐活動的“術前準備”,那么,教學方法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中的“東風”。教法在課堂實踐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把自己十幾年累積下來的教學方法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劉志偉老師,希望劉志偉老師能高效地將這些教法在其實際教學中應用。
五、不定期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
經(jīng)常進行新老教師雙向聽課。年輕教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講課,學到老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風格。并且能做到學以致用,將學到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因地制宜的應用到以后的實際教學當中,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長起來。老教師在聽新教師課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新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傳幫帶,促進新教師的成長。
六、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
針對新教師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自主、互動、體驗、發(fā)展等新的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具體說就是課堂上應做到:“四轉六讓”,課堂教學要突出“兩個中心”,貫徹“六項教學策略”。
七、建立教師教學水平紀錄
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記載并長期保留。老教師結合紀錄對新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使得新教師能直觀看到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