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理課程總結大學生學習總結
在大二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處于諸多自然科學學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學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構成了蛋白質、基因、器官、生物體,構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質以及廣袤的陸地、海洋、大氣,甚至整個宇宙,因此,物理學是化學、生物、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等學科的基礎。今天,物理學和這些學科之間的邊緣領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原子分子物理、電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這些學科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在該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章節(jié)的內容:
第4章機械振動第5章機械波第6章氣體動理論基礎第7章熱力學基礎第12章光的干涉第13章光的衍射第14章光的偏振
在對以上幾個章節(jié)進行學習了之后,我們大致了解了有關振動、熱力學、光學幾個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對以上幾個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
第四章主要介紹了機械振動,例如:任何一個具有質量和彈性的系統(tǒng)在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突變時都會發(fā)生振動。任何一個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都可以叫做振動。本章主要討論簡諧振動和振動的合成,并簡要介紹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和共振現象以及非線性振動。
在第五章機械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波”。如果在空間某處發(fā)生的振動,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傳播,則這種傳播著的振動稱為波。機械振動在連續(xù)介質內的傳播叫做機械波;電磁振動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叫做電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觀粒子以至任何物體都具有波動性,這種波叫做物質波。不同性質的波動雖然機制各不相同,但它們在空間的傳播規(guī)律卻具有共性。本章一機械波為例,討論了波動運動規(guī)律。
從第六章開始,我們開始學習氣體動理論和熱力學篇,其中,氣體動理論是統(tǒng)計物理最簡單、最基本的內容。本章介紹熱學中的系統(tǒng)、平衡態(tài)、溫度等概念,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fā),闡明平衡狀態(tài)下的宏觀參量壓強和溫度的微觀本質,并導出理想氣體的內能公式,最后討論理想氣體分子在平衡狀態(tài)下的幾個統(tǒng)計規(guī)律。
第七章中講的是熱力學基礎,本章用熱力學方法,研究系統(tǒng)在狀態(tài)變化過程中熱與功的轉換關系和條件。熱力學第一定律給出了轉換關系,熱力學第二定律給出了轉換條件。
接下來,我們學習物理學下冊書中的波動光學篇有關內容。光學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傳播和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等規(guī)律的學科。其內容通常分為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三部分。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規(guī)律的光學稱為幾何光學;以光的波動性質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及規(guī)律的光學稱為波動光學;以光的粒子性為基礎,研究與物質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光學稱為量子光學。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如長度的精密測量、光譜學的測量與分析、光測彈性研究、晶體結構分析等已很普遍。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于激光的問世和激光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開拓了光學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如全息技術、信息光學、集成光學、光纖通信以及強激光下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等,推動了現代科技的新發(fā)展。
在第十二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干涉,在本章中,主要介紹了“光源光的相干性”、“楊氏雙縫干涉”、“光程與光程差”、“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頓環(huán)”、“邁克爾孫干涉儀”等相關內容,是我們充分了解了什么是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衍射。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能繞過障礙物的邊緣繼續(xù)前進,這種偏離直線傳播的現象稱為光的衍射現象。和光的干涉一樣,衍射也是波動的一個重要基本特征,它微光的波動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當激光問世以后,人們利用其衍射現象開辟了許多新的領域。
在光學的最后一章中,即十四章中,我們學習了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顯示了光的波動性,但這些現象還不能告訴我們光是縱波還是橫波。光的偏振現象從實驗上清楚的顯示出光的橫波性,這一點和光的電磁理論的預言完全一致。可以說光的偏振現象為光的電磁波本性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光的偏振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光在晶體中傳播時的雙折射都與光的偏振現象有關。利用光的這種性質可以研究晶體的結構,也可以用于測定機械結構內部應力分布情況。激光器就是一種偏振光源。此外如糖量計、偏振光立體電影、袖珍計算器及電子手表的液晶顯示等都屬偏振光的應用。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學習,使我們對物理的理解更加的全面了。物理學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應該認真的學習物理這門科目,這將是我們今后的生活中一些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