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教育短板,跟崗學習心得體會
借智引力,揚帆出海。自“廈湖教育共建”活動啟動以來,廈門與湖頭兩地的教育交流日益緊密,大力開展了師徒對接、名校共建、跟崗交流等活動,推動了湖頭教育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教書不應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重要的人生姿態(tài)”——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位赴廈跟崗優(yōu)秀教師辛勞而又幸福的心路歷程……
感謝湖頭鎮(zhèn)黨委、政府教育強鎮(zhèn)致力補齊教育短板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我們搭建了廈湖教育共建這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呵護我們青年教師們的成長,不斷鞭策我們前行。上一學年我們與名師葉衛(wèi)紅老師相聚在美麗的集美小學,能在跟崗學習中一睹集美小學老師們的風采,實則是榮幸,更是一種福氣。
被迎面撲來的書香包圍……
走進集美小學,花園似的校園,點綴得五彩斑斕,顯得生氣盎然;別具風格的教學樓,在嬌羞欲語的花兒的裝飾下,顯得生機勃勃。墻壁上的各種標語,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溫馨提示;沒有現(xiàn)場說教,只有渲染熏陶,無論是走在操場上,還是走在校道、走廊里、樓梯臺階上,都會被這種濃濃的書香包圍。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大,不臨深淵不知水之深沉。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大,不臨深淵不知水之深沉。葉衛(wèi)紅老師駕馭課堂的風采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很受感動?;顫姶髿獾闹v課傳來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在談笑間,讓學生習得了重要的知識點。除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佩服,我們還能表達什么呢?無論是知識講授還是情感教育,她都能做到深入淺出。為了教學,葉老師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研究、探索。正是這種對教學藝術的孜孜以求和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才使得她的教學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當我們和葉老師聊起教學,聊起學生,聊起經(jīng)驗,我們很慚愧,我們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于真正的意義教學相差甚遠,全彩課堂只能是傳說,葉老師的課堂收放自如讓我們好生羨慕。兩期的跟崗學習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在這短短兩期跟崗時間里學會所有是不可能的。我們認真觀摩葉老師的課堂,聆聽她精彩的教學,記錄她經(jīng)典的評價,過后我們再進行深刻地反思,這也是我們一次很好的自我提升。
在集美小學領導的精心安排下,莊來香、李秀燕、楊淑珍、吳金紅、蘇葓、張萍等老師對我們下水試卷進行修改、指導,并指明了今后出題的方向、題型和知識點等。她們張馳有度的語文教學功底,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陳少龍老師生動地給我們示范如何制作一堂精美的微課,他那嫻熟的操作技術讓我們贊嘆不已。隨后對我們進行認真地輔導,耐心細致地、一步一步地教我們操作。
循循善誘,授之以漁。
在集美小學的研討活動中,我們與導師們零距離接觸,每一天都感慨萬千、收獲滿滿。短暫的時光,我們喜歡上了集美小學,喜歡上了這里所有的老師。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敬業(yè)精神和工作充滿了激情,讓我們體會到集美小學老師們的辛苦!我們在學習中收獲,在收獲中成長。
言為心聲,行為意表。
“言為心聲,行為意表”。從集美小學老師的言行中,我們深深地認識到他們對“教育事業(yè)”這四個字的詮釋,遠在我們之上。除了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之外,他們以教為樂,樂此不疲,把教育事業(yè)融入到整個生命之中。而我們僅僅將教書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當作一種職業(yè)。跟著集美小學的老師們學習,學習他們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學習他們對教學的癡迷和對兒童的關愛。只有我們從內(nèi)心真正地去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將整顆心都投身于其中。
教書不應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重要的人生姿態(tài)。
未經(jīng)歷坎坷泥濘的跋涉,哪能知道陽光的可貴;未經(jīng)歷風雨交加的黑暗,哪能體會風和日麗的可愛;未經(jīng)歷挫折和磨難的考驗,哪能體會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悅。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從學習中汲取甘泉,獲得滋潤,就像水土需要涵養(yǎng),小樹苗需要逐步培育一樣。跟崗學習期間,我們像小蜜蜂一樣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累有所值,苦中作樂。一次次的磨礪,磨礪教學、磨礪我們自己,磨去的是我們的浮躁與淺薄,磨去的是我們眼高與手低間的差距,帶來的是我們的感悟、成長和收獲。
教書不應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重要的人生姿態(tài)。與廈門名師結伴而行,與教學同步,和書共舞!漫漫教學路上任重道遠,我們會一直努力向前!學海無涯,廈湖教育共建我們慈山學校將繼續(xù)與廈門的名師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