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

| 大新

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qū)別于國際私法或法律沖突,后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差異。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請看!喜歡可以收藏分享喲!

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

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篇1)

在這學期中,我們集中學習了《國際私法》。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學,我對這門學科的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國際私法產生之初,是產生于各國的民法典,例如,1756年的巴伐利亞民法典、1794年的普魯士民法典、1804年法國民法典都是在民法典中對國際私法的內容做了規(guī)定。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際私法的立法已突破了原有的模式而被廣泛的規(guī)定于各種民商法典中,并向法典化方向推進。

學科的重點在于它的理論部分,體現在教材上也就是前四章的內容。具體而言,國際私法的學說史、沖突規(guī)范的結構與類型、準據法的確定、反致、公共秩序保留等內容又是這四章的重點。從第五章開始,屬于國際私法的分論部分,主要解決各種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所以每一章關于法律適用的部分也很重要。

國際私法在世界范圍內是公認的一個獨立的法律學科,它主要解決涉外民事關系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各國在國際私法的立法方式上有很大差別,主要有三種方式:法典式、專章專編式以及分散式。瑞士、日本等國是通過法典的形式來規(guī)定國際私法的,即法典式;我國將國際私法的內容分別規(guī)定在不同的法典之中,是典型的分散式立法,在民法典、海商法、票據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中都有國際私法的有關規(guī)定。嚴格來講,說國際私法只是規(guī)定在民法通則中,是不全面的。各國的民商法典中都有分散規(guī)定國際私法的情況。

國際私法是以涉外民事關系為調整對象,以確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為前提,以解決法律沖突為核心,由外國人民事地位規(guī)范、沖突規(guī)范、統(tǒng)一實體規(guī)范和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規(guī)范所組成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簡言之,國際私法就是解決法律沖突問題的法律部門。無論以沖突規(guī)范調整也好,統(tǒng)一實體規(guī)范調整也好,都是為了解決法律沖突問題。

國際私法的客體主要是法律事實,包括位于外國的物、發(fā)生在外國的事等等。國際私法調整的對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關系,這種民事關系指涉外的財產關系以及與涉外財產關系有關的人身關系。這種涉外民事關系具有下列特征:一是涉外性,包括三個方面:主體涉外,指民事關系主體一方是外國人;客體涉外,指涉外民事關系的客體位于外國;內容涉外,指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事實或稱作涉外民事關系的`權利與內容發(fā)生在國外。二是廣泛性,指涉外民事關系不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民事關系,例如涉外婚姻關系,涉外繼承關系等,還包括涉外的貨物買賣,貨物運輸,貨物保險,貨款支付,國際投資等經濟關系。三是國際性,涉外民事關系是通過不同國家自然人、法人之間的經濟、民事關系體現出來的,這種關系表面上現表為自然人法人之間的關系,實質上這種民事關系是由國家之間的關系決定的。國家的對外政策,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直接影響不同國家之間自然人法人之間的民事關系。

國際私法“禁止反言原則”是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當事人之間在簽訂合同時所做的承諾,以后不能反悔?!敖狗囱栽瓌t”出自于英國的“判例法”,后為美國所接受并予以發(fā)展,現在英美法系國家都以“判例法”、“成文法”的形式對這一原則做了規(guī)定。大陸法系國家雖然在立法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這一原則,但大陸法系國家在立法中所確定的誠實信用原則中也包含了“禁止反言原則”的合理因素,有的國家把“禁止反言原則”作為國際慣例來適用。

單邊沖突規(guī)范是指沖突規(guī)范的系屬直接指明涉外民事關系只適用內國法或者只適用某一特定的外國法。而雙邊沖突規(guī)范指的是指沖突規(guī)范的系屬并不指明涉外民事關系適用內國法,或者適用外國法,而是指出一個客觀標志或提出一個法律使用原則,根據這一客觀標志或法律適用原則,結合涉外民事關系的事實情況,確定涉外民事關系應該適用內國法,還是適用外國法。舉一個雙邊沖突規(guī)范的例子: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這里面的系屬:侵權行為地法律,可以是內國法,也可以是一個特定的外國法。所以,可以分解為兩個系屬分別為內國法和一個特定外國法的單邊沖突規(guī)范。

法律是以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任何法律都有可操作性。國際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可以適用于涉外婚姻關系、涉外繼承關系、涉外侵權關系、涉外合同關系、涉外買賣關系、運輸關系、保險關系、支付關系、投資關系等等。

我國入世之后,涉外民事關系將會在我國各個領域普遍展開,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我們現在走路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上學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樣,所以說,跟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世紀階段,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就必須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體現先進性的政治本色,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需要始終保持的精神狀態(tài)。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析新階段,改革發(fā)展進入了關鍵時刻,我們面臨著加快發(fā)展,深化改革,維護穩(wěn)定,促進和諧的艱巨任務。我們構建各諧社會,無一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在當代中國,我們能不能完成這樣的艱巨任務,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是我們黨在人民心中是不是具有先進性的根本體現。

但是,完成這樣的艱巨任務,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其復雜程度、難度都是空前的,沒有全黨同志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沒有全黨同志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不能指望他人的施舍,只能依靠我們去奮斗,去創(chuàng)造,只能通過我們黨的先進性,團結動員人民群眾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一不需要我們勵精圖治;我們應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zhàn),無一不需要我們竭盡全力;我們深化改革,闖過難關,協調理順利益關系,化解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復雜矛盾,無一不需要我們嘔心瀝血;我們要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決我們在改革發(fā)展中面臨的各種難題,無一不需要我們奮發(fā)努力。而人民群眾在今天看我們的黨是不是先進,主要是看我們的黨在解決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上的努力程度和解決程度,就是我們的黨員在實際工作中是不是勵精圖治、艱苦努力,是不是為了解除他們的痛苦鞠躬盡瘁、無私奉獻,是不是在是常生活中艱苦樸素、廉潔自律,也就是看我們的黨是不是發(fā)揚了艱苦奮斗的作風。所以說,在新世紀,我們黨要繼續(xù)保持先進性,完成黨在新世紀肩負的實現現代化、實現祖國統(tǒng)一和維護世界和平三大歷史使命,就必須把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進一步民揚光大,將其作為全黨同志始終堅持的建國方針。

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篇2)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經濟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調整范圍為。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也就是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技術、資本、服務的跨國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的總和。

國際經濟法調整的經濟活動范圍包括國際貨物貿易及其相關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服務貿易;國際金融業(yè)務及間接投資活動,涉及貨幣、有價證券的跨國流通、交易;國際技術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由這些活動引起的跨國收費問題,和國際爭議解決問題。在以上活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從而形成了國際經濟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

1、有關國際貨物貿易法律制度;

2、有關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

3、有關國際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的法律制度;

4、有關國際貨幣金融的法律制度;

5、有關國際稅收的法律制度;

6、有關國際爭議解決法律制度。

這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是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內容和范圍,他們構成國際經濟法學研究的對象。以上是按照國際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活動的不同領域對這一法律制度的范圍進行界定和分類;從法律規(guī)范自身的特點看,還可以把國際經濟法分為2類:微觀的交易法,調整橫向的經濟關系,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當事人之間地位平等,實行意思自治,這類法律例如國際貨物貿易領域中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英國1893年貨物買賣法》,屬于私法或曰任意法。第2類是宏觀經濟管理法,是政府對國際經濟領域活動進行管理與宏觀調控過程中形成的法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

也就是縱向的關系。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體現國家對國際經濟經濟活動的干預。這類法律例如,貨物貿易領域中的世界貿易法律制度,各國國內貿易管理法,它們是公法,是強制法。微觀的交易法——調整橫向的經濟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實行意思自治——私法或曰任意法宏觀經濟管理法——縱向的關系——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不平等——政府進行管理與宏觀調控、干預——公法,是強制法。國際經濟法是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的法律部門,在內容上它是綜合性的,它涉及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商法,各國國內經濟法。說它有邊緣性是指它僅涉及有關法律部門中的一部分內容,不是全部內容。國際經濟法在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調整對象、法律淵源等方面與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內經濟法、國際商法有聯系、有區(qū)別。參加農場經濟將發(fā)展。國家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及法律淵源。先說主體問題。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國際經濟法所調整的法律關系主體,是國際經濟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的實際參與人和實施者。

不是指立法主體,也不是執(zhí)法主體。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個人:個人作為一般民事關系主體,有權從事國際經濟活動,在國際貨物賣、國際知識產權交易、國際稅收征管方面,在國際爭議解決中,個人的可以成為特定的法律關系主體,不過,個人受財力物力的局限,他們能在國際經濟關系中不是主要的主體。法人:包括公司、跨國公司與其他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這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最重要的主體。法人可以參與所有領域的經濟活動。國際組織:是國家直接提供條約、公約、協議建立起來的法律實體,根據建立該組織的條約、章程行使權力和義務。

國際組織有自己的資產和資金來源,具有參與特定的經濟和民事活動的能力,例如,聯合國下屬機構就從事某些采購活動。此外,國際組織制定的某些規(guī)范對國家實施的經濟管理活動產生影響。國家:是最重要的國際經濟關系主體。國家從事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管理行為,通常由其授權的政府機構實施。

國家可以參加2類經濟關系:作為管理者,依據國際經濟管理法對跨國經濟活動實施宏觀調控和管制;作為一般民事主體,可以參加各種民事活動,受國際經濟交易法調整。在法律關系主體和法律調整對象方面,國家經濟法與國際公法有所不同,國際公法的主體只是國家和國際組織,它主要調整國家之間在政治、外交、軍事、領土方面的關系,經濟關系雖然也屬于其調整范圍,但不占主導地位。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也不一樣,國際私法是沖突法,它的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參加一定的民事關系,但不占主導地位,國際私法只限于為調整跨國民事活動提供尋求準據法的指引,并不直接調整國際經濟和民事關系。再說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國際經濟法的淵源是指國際經濟法的來源和表現形式,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不同。

主要有:國際條約:包括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正式的國際條約、協議具有國際法的效力,對于參加國有約束力,經過一定的轉化程序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國際條約按照其內容不同,有限可以直接在司法中適用,有限不能直接適用,有的屬于強制性規(guī)范,例如,WTO規(guī)范,有的屬于任意性規(guī)范,例如GSG。

國際商業(yè)慣例:是由國際組織制定的,以正式文件形式頒布的.規(guī)范化的商業(yè)慣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業(yè)習慣和習慣做法。雖然國際商業(yè)慣例本身不具有強制性,但是由于有關的國際條約和國內立法承認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由于許多商業(yè)合同中直接并入了商業(yè)慣例,承認他們的約束力,致使國際商業(yè)慣例成為調整商事交易的,事實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據。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廣泛地使用商業(yè)慣例,這和國內商業(yè)交往不同,是一個特點。國際商業(yè)慣例如:《國際商事合同慣例》,《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國內立法:包括國內判例法和制定法,不是所有的國內立法都屬于國際經濟法范圍,只有那些調整國際經濟領域活動的民商立法,涉外經濟立法才屬于國際經濟法的范圍。

通常,一國的法律只具有域內效力,當某種國際法律關系與該國具有屬人或屬地的密切聯系時,或者法律關系的當事人采納了某種國內法作為調整國際交易的準據法時,該國的國內法具有域外效力,于是,國內法成為國際經濟法的一部分。

國際組織決議:一項重要的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IBRD)都主持制定了某些國際協議和決議,成為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原則和規(guī)則,該組織成員國在制定國內政策法令時,應遵守國際組織制定的協議文件和發(fā)布的決議。國家經濟法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作用,通常是經過國家完成的。 

國際法學習心得體會(篇3)

在成為國際經濟法博士研究生之前,我看過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國際法的書,但都基本上限制在教材上,而教材的內容基本上差不多,在準備考博的2個月里,也確實看了一些專門的著作和論文,有點提高,但心里是茫然的,因為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寫什么論文,和寫什么博士論文。

進入人民大學的第一個月,我依然是茫然的,沒有辦法之下,就亂開始學習了,先買了英國學者MACOLM N SHAW的《國際法》英文原著,開始啃??辛艘粋€月,才啃了一遍,而且只是查了單詞而已。我開始害怕起來,象這樣學習,怎么能夠在3年內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呢?本來我去啃英文原著,就是因為我在英文提前通過考試中拿了157個博士生里的第一名,全人大880名博士生中的第八名,我有了自信心;因為我認為如果我都看不懂英文原著,法學博士生里還有誰能看懂呢?但是,實踐證明,即使是我這個第一名,如果只是看英文原著,也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只有3年時間。我們的看書,必須結合畢業(yè)拿文憑和學位的現實需求。日后要真做學問,再看那些原著吧。

第二個月開始,我就暫停了看英文原著,開始四處看國際法的書,以國際經濟法為主。我發(fā)現三個事實:

第一,我的基礎薄弱。我大學學英文教育,碩士是法律碩士專業(yè),而且寫的是法理學的碩士論文,博士的考上,可說是僥幸,只看了2個月,怎么就考上了?而且還是導師名下的第一名。我把自己定義為基礎薄弱的國際經濟法博士生。

第二,我的素質不錯。我發(fā)現我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善于思考和聯系,通常我能從一本書中,看出很多個論文題目的火花。雖然目前我還不能系統(tǒng)地進行論文的寫作,也無自信和基礎去寫作,但我已經發(fā)現,我是一個做學問的材料。

第三,雖然我離37周歲僅剩17天的年紀才開始讀博士,但之前20__年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卻使得我能夠脫離純粹學術人的作風,不拘泥于套套,能夠以一個比較奇特的視角來思考學術問題,這是任何一個沒有多少社會實踐經驗的教授所不能比擬的。學術作品如果不能對實際工作產生指導,或者不和實際工作血脈相通,這種學術作品是要被淘汰的。我來自社會,我將我所浸淫的實踐環(huán)境所產生的要求帶到了學術圈子,如果我向懶散的方面走,我將寫出套式論文或平淡的論文,如果我向勤奮的方面走,我將寫出理論和實際完美結合的好論文。

雖然只看了1個月,我卻在最近的3天,找到了一個令我驚喜的領域,在這個領域里,國際經濟法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簡直是一個空白。我為之高興了一段時間。簡單來說,我發(fā)現:

一、我可以將行政法領域的最新研究方向軟法的研究帶入到國際經濟法領域。

二、我可以在國際經濟法的基礎理論方面,國際經濟法的價值、分類等方面作出新成果。

我在看書的過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斷爆發(fā),使得我不得不經常停止,先把我想要寫的論文題目記下來,寫了20來個。我知道我現在還不能動筆,因為論文光有思想火花是不夠的,沒有足夠的素材和知識基礎,等于沒有足夠的柴火,這樣思想的火花恐怕閃爍了幾下,就會熄滅。所以,我現在非常清醒而謹慎地準備著。

我在人大圖書館找書,圖書館真的沒我想象的好,里邊只有2排,很多舊書,翻來翻去,就那么幾本。一開始我感覺很失望,因為我覺得沒有多少資料來源。現在,我感覺國際經濟法的資料,就如同一盤象棋。一盤象棋就是那么幾個子。但是,如果我們下得好,這個象棋的子,可以變化出無數的奇妙的招數。只要我能抓住其中的一招,我就夠了。我可以研究象棋如何開局,如何進行中盤的運作,如何進行殘局的處理,甚至可以研究象棋的起源,也可以研究象棋棋子的來源,啊,可以研究的實在太多了,就看我能不能想到研究的對象以及研究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資料。我再也不感嘆資料的缺少了,讓我的個人創(chuàng)造力去發(fā)揮吧。

作為博士研究生才2個半月,但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真的為自己高興。雖然我走了很遠的彎路,才回到學術的圣地,但我只感嘆我的青春和愛情在彎路上受到了摧殘,我卻不遺憾那些在痛苦和彷徨中折騰的過往,我唯一祈望我能夠繼續(xù)健康和不必要為經濟擔憂,我想我是能夠成為中國國際經濟法的一個學者的,也許還是一個有名的學者呢。

4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