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周恩來回延安》觀后感
5月31日,省公司機關組織觀看影片《周恩來回延安》,觀看后確實是一部感人至深、震撼心靈、充滿感動和淚水的電影。影片中展現(xiàn)周總理的生活片段無一不是這位偉人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艱苦樸素,百折不撓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看到了革命先輩的初心和使命追求,這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不論是為人還是精神都值得我們追思和懷念!
該影片講述了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溫黨的奮斗歷程,銘記黨的奮斗精神,回顧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謳歌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相連,不忘初心、不懈奮斗的偉大精神,提醒全黨不要忘記延安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種和延安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奉獻的故事。
影片中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情節(jié),周總理在患有膀胱癌的情況下回到闊別26年的延安; 當周總理即將離開延安,轉身回望時,身后“艱苦樸素”的標語格外醒目,那也是他一生剪影的真實寫照??偫淼囊r衫領子已經磨得快爛了,不能用力清洗;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總理收了老鄉(xiāng)的禮物,即使只是幾斤小米、幾個南瓜,也要從自己工資中扣除相應的價值都讓工作人員折成現(xiàn)金返還;張口就能叫出每一個老鄉(xiāng)的名字;和老鄉(xiāng)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飯;在昏暗的室內幫曹大嫂穿針引線……打了很多補丁的襪子,無數(shù)的生活細節(jié)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總理,而是一位心系人民、心懷天下的老同志、老黨員。偉人已逝,其精神卻值得我們追思、緬懷與傳承!這些豐富的細節(jié)說明了周總理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惦記著當年一起為新中國打下基石的延安人民。
周恩來總理不顧身體的哀鳴,全部精神都寄托在國家大事上,他的一句:“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沒有做”,讓人動容。外賓來訪,周恩來總理決定親自陪同越南同志到革命圣地:延安,讓越南同志感受當初革命時期的艱苦環(huán)境,進而鼓舞越南同志堅持革命的決心。
當腳踏在延安大地的前一刻,周總理迫不及待的等在仍在跑道上降落的飛機機艙門口,只為快一點見到那片日思夜想的土地,當踩在那片土地上時,看著蜂擁而至的父老鄉(xiāng)親,周總理的千言萬語最終變成了一句話:我,回來了。
在那幾天,周總理每到一處故地,都會陷入回憶,每見一位故人,都能一口叫出名字,這份思念,已深入骨髓。 在那幾天,周總理與老鄉(xiāng)們同吃同住同行,體會到了人民生活的不易,一碗小米飯,見證了總理對延安的深情,同樣小米飯也承載了所有人對總理的難忘記憶與不舍情深。在艱難困苦的時候,總理領導著我們一點點實現(xiàn)溫飽。而在繁榮富強的新時代,我們更要牢記歷史使命,砥礪前行。在最后一頓宴請政府干部的時候,周總理提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三年內改變延安人民的生活面貌,五年內糧食畝產實現(xiàn)翻一番。最后那句:我還會回來看看,承載著總理的期望,可惜的是,周總理沒能等到便與世長辭。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解放全國人民而做出的犧牲,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先輩的情誼,更感受了周總理憂國憂民、艱苦樸素的情懷,實乃是我們當代共產黨員學習的典范。通過這部影片感受到在特定歷史時期,為了革命事業(yè)的滿腔熱忱,以及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同時作為共產黨員,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用自己的奮斗去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爭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添磚加瓦!